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
作者:余飞

01

允许降价成为主流

在苏州常熟、相城的个别项目成功打开跌停板,闯关成功之后,南京也传来了打开跌停板的消息。

近日,有南京市民在留言板上留言吐槽房价下跌,希望南京“限跌”:

南京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商品房销售管理中心的表态是,“对房企降价没有规定。在核验购房合同的时候,系统会将成交合同和备案价进行比对。不高于该价格,合同都是能通过的。”

此外,即便是今年因为楼盘降价过多而暂停楼盘网签的惠州、武汉、厦门、成都、嘉兴等地,也并没有限制新房打折,只是限制了打折力度而已。

况且,这些城市也没有能够成功阻挡住房价下跌。不仅这些城市,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所有城市,降价都是主流。

纬房研究院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,一二三四线城市,几乎全线下跌。

一线城市中:

北京11月后半月房价下跌来了0.63%,过去三个月累计下跌了2.79%。过去一年累计下跌了3.13%。

上海11月后半月下跌了0.99%,近三个月累计下跌了4.94%。过去一年累计下跌了9.5%。

广州11月后半月下跌了0.67%,近三个月累计下跌了3.41%。过去一年累计下跌了5.13%。

深圳11月后半月下跌了0.39%,近三个月累计下跌了1.53%。过去一年累计下跌了2.29%。

同时四大一线城市,各区房价无一不在下跌。

二线同样无一不在下跌。从一年跌幅来看,南通、东莞、宁波、南京跌幅最大,都在10%以上。

三线城市中,过去三个月累计跌幅最大的是廊坊。

这个北京的睡城,早在2017年收紧调控的时候,价格就近乎腰斩,直到如今跌势仍没有止住,哪怕去年全面放开了限购。

四线城市中,过去三个月跌幅最大的是淮安。

02

根本挡不住

去年以来,数十个城市发布了限跌令,还有很多城市,虽然没有发布限跌的命令,但在备案网签时有明确限制,跌多了就不给网签。

为何限跌令仍没有成功阻止房价下跌?因为根本挡不住。

阻止房价下跌,在如今的环境中,最难受的不是等待上车的刚需客,而是房企。

房企现在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,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暴雷。粗略梳理来看,当下的房企,至少面临着四方面压力:

第一,融资压力。

尽管去年以来,政策上不断给房企吹暖风,比如去年的“三支箭”。

第一支箭:信贷支持。去年11月23日,国有六大行与多家房地产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为其提供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超过1.2万亿元,涵盖房地产开发贷款、并购贷款、债券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服务。

第二支箭,债券融资支持。去年11月末,官方放松了房企的债券融资通道。

第三支箭,股权融资支持。去年11月末,证监会发布文件,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;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。

进入今年,官方仍在不断释放暖意,要求一视同仁对待房企融资。

但是,从数据来看,并没有改善。

开发融资持续下滑。

债券融资也在下滑。

克而瑞数据显示,今年前11个月80家典型房企的累计融资总量为5432.88亿元,同比减少34.24%。前11月融资总量不足去年全年的七成。

第二,债务压力大。

当初有多疯狂,现在就有多彷徨。

房企在上一轮牛市期间,疯狂举债扩张发展,如今欠下的一屁股债,压得很多房企喘不过气来。恒大已经没有挺住,融创、碧桂园都在艰难度日,万科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中指院数据显示,今年全年房企偿债规模,也即到期信用债和海外债合计9579.6亿元。

在这种背景下 ,有很多房企展期没有成功,只能背负债务违约和信用下调的局面。

还有很多房企,在加速处置自己的资产。最近的华侨城、大悦城都在加速处置资产回血。

第三,行情调整压力。

2022年,全国房地产销售规模出现历史最大调整,由“双18”调整至“双13”,即销售面积18亿平方米、销售额18万亿元分别调整至13亿平方米、13万亿元左右。

来源:国家统计局

今年,在全年的低基数之下,仍在下跌。

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前10个月,商品房销量降至9.26亿平米,销售额降至9.72万亿。

市场预测今年全年跌至“双12”,也即销量跌至12亿平米左右,销售额跌至12万亿元左右。

第四,保交楼压力。

去年年中的楼市风波之后,保交楼就成为了房地产的头等大事,几乎在每一场提及房地产的重量级会议上,都会强调保交楼。

过去的顺周期中,保交楼压力并不大,毕竟房企的现金流充足,融资充足,钱一直在各个环节中快速流转。

然而当下的环境下,市场不景气,融资受困,过去的债务要偿还,对于房企来说,保交楼压力巨大。

但是又不得不完成,完不成一旦出现问题,会让自己的声名扫地,房子更难卖,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
所以,今年很多房企拆东墙不起西墙,也在努力完成保交楼重任。

亿翰智库发布的TOP50房企前9个月(截至9月28日)已经累计交付超293万套。其中,碧桂园、融创中国、保利发展、绿地集团和万科地产的交付房屋均超13万套,排在行业前5位;交付榜前10位中有6家为民营企业,其中碧桂园交付达40.1万套、融创交付18.5万套,排在前行业两位。

03

除了以价换量没有更好办法

总结上面的四大压力,一句话概括就是,当下的房企正遭遇着融资困局、债务偿还压力、保交楼压力和卖房压力。

在这种背景下,房企根本没钱、没心情、没逾期去拿地。

所以我们看到,今年前10个月全国卖地收入已经跌至34992亿元。

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财政部

如何缓解,唯有降价,以价换量才能缓解压力。

房子卖不出去,开发商怎么避免暴雷,怎么去完成保交楼任务,怎么有钱去拿地?

房子卖不出去,房企会加速暴雷,最终心累的还是购房者,因为这会增加买到烂尾楼的概率。

如此,后续可能需要地方城市花费更多的精力、更多的资金来处理烂尾楼问题。

所以,在这种背景下,即便很多城市阻挡房企大力度打折,房企也会想方设法变着法儿降价卖房。

从目前的市场来看,基本没有不降价的新盘。品牌房企中的保利、万科、中海、华润、招商、绿城、龙湖、金地都在推打折盘,都在降价去库存。

四季度,长沙、深圳、重庆、合肥、泉州推出的一些楼盘均低于备案价。最近深圳某楼盘还传出了0.5成首付,开发商赠送25%的首付活动。

因打折过多而两度暂停楼盘网签的武汉,还是挡不住房企打折促销。

好在,已经有像苏州、南京这样活明白的城市,知道现在的环境下,阻挡开发商降价是不行的,挡不住,更不能挡。

卖房回款几乎成了房企唯一的资金来源。不降价卖房,哪来的钱给建筑工人发工资,哪来的钱去保交楼,哪来的钱维持运营?

更别说拿地了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推广者专属福利,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,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,先到先得。
Top